近日,宁波三中2505人文班的21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宁波博物馆,参观二楼“东方神舟——宁波历史陈列”常设馆,并开展跨学科的深度学习。
据了解,这堂博物馆里的大人文课策划已久。在上学期期末,宁波三中2505人文班的学生就对宁波博物馆展现出了巨大的热情,原定的10人小分队报名达到21人。“我们欣喜于这群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我们也开始思考,到底怎么逛博物馆,才能改变朋友圈里‘挤挤半天、看看有趣、忘忘瞬间’的尴尬,才能让孩子们‘乘兴而去、满载而归’。”宁波三中指导老师马宇婷说。
【资料图】
“做好功课再出发,带着问题去解决”就成了马宇婷和其他老师们的共识。但市面上的研学活动、手册几乎都是面向小学生的,如何让高中生学有所获?他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亲自制作针对高中生的研学手册。经过数十次的实地探访,数百次的文案修改,《跟着课本泛“神舟”》研学手册在一个月后新鲜出炉。
“能把课堂从校园内的教室扩展到更广大的博物馆的历史时空中,是一件美好奇妙的事情。”宁波三中博物馆研学团队老师来自不同的学科,如政治老师马宇婷、王帅,地理老师唐晶晶,历史老师毛圣凯,语文老师仇晨雁等,他们发挥不同学科的优势,共同组织策划这堂特殊的博物馆大人文课。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到馆后1个小时,学生根据研学手册自主参观展馆,完成手册里的相关内容。河姆渡文化的精彩演绎,越窑青瓷的系列发现,明州港城的奠基与发展,一幕幕历史故事在学生眼前呈现;于越先民“羽人竞渡”的进取精神,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发端于北宋的学术理念,一处处文化遗产让学生感叹不已。
正如学生黄浩翔所言:“高中课本里的想象展现在眼前,博物馆里的打卡在脑海中积淀,还有政史地老师做导游,这样的文博游让人印象深刻。”
第二个环节是由楼宇昕同学自创的“私人订制”博物馆小游戏——“穿梭时间的画面”。学生根据抽到的文物盲盒小卡片,先复原文物原来的样子,再在馆中找到文物并与之合影。
最后一个环节也来源于学生的创意,学生从博物馆视角设计相关考题并进行解答。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所学知识,化身经验丰富的教师出题,再依照问题挨个列出标准答案。这些问题,有的关于艺术品的创作过程,有的关于历史事件的背景,甚至还有学生出题来考老师。
学生葛佳璐出了一道关于南宋时期明州港的历史题。“在参观博物馆时,我了解到宁波这座国际港口城市在宋朝就已崭露头角。于是我联想到了历史课本上所讲的‘唐宋以后,官府在宁波设置了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就借此出了道历史题。”葛佳璐说,通过这样的方式感觉课本里的知识走了出来,还可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印象,感受历史的温度与奇妙。
“博物馆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包含各个学科的知识,且能多学科交叉融合,这些都是我们传统的课堂很难做到的。”指导老师马宇婷说,这次博物馆研学还专门设计了符合高中生的研学手册,学生能在制订学习计划、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形成学习成果等项目活动中,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实现知识向素养的提升。
宁波三中党委书记曹斌说,接下来,该校将把博物馆研学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从假期社会实践活动转为学期内校本选修课程安排,进行常态化开展。(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史望颖)
宁波三中学生在宁波博物馆参观学习。学校供图
宁波三中学生在博物馆一起讨论交流。学校供图
宁波三中学生在宁波博物馆合影。学校供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