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大公快消
【资料图】
最近几天,上市刚满八个月的“辣条第一股”卫龙,再次迎来股价大幅下降。
8月21日,卫龙开盘报价7.54港元/股,盘中累计下跌8.56%,收盘价为6.94港元/股,成交量为110.64万。
面对此次股价及交易量的“不寻常波动”,卫龙紧急发布公告表示,其并不知悉导致股价或成交量变动的任何原因,或任何需要披露以避免公司证券出现虚假市场的资料或根据香港法例第571章证券及期货条例第XIVA部须予披露的任何内幕消息。
为了稳定市场情绪,卫龙还在公告中提到,确认集团的业务营运状况维持良好,且集团的业务营运及财政状况并没有发生任何重大不利变化。
但在8月22日,卫龙股票开盘即跌,每股价格为6.84港元,盘中累计下跌5.91%,最终收盘价为6.31港元/股。要知道,上一次卫龙面临此类情况还是在刚刚敲钟上市的时候。
三次递表、估值下调
卫龙艰难上市
1999年,刘卫平只身前往河南漯河,因为一碗牛筋面产生灵感,并打起了批量生产面食的主意。随后,刘卫平和弟弟刘福平白手起家创建了卫龙。彼时,谁也没有想到,卫龙从一根“鱼条”开始逐渐成长为现代化辣味休闲食品企业,也成为众多80后、90后、00后甚至10后难忘的小零食。
2004年,“卫龙”商标注册成功。但刘卫平的目标不止于此。伴随着产品更新迭代、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卫龙的产品也逐渐丰富起来。亲嘴烧、魔芋爽、风吃海带、卤蛋、软豆皮等满足了不少消费者的需求。
从业绩方面看,2018至2020年,卫龙盈利分别为4.76亿元、6.58亿元及8.18亿元。2020年,卫龙有两个品类的年度零售额超过10亿元,其中4个单品的年度零售额超过5亿元。
自2019年至2021年,卫龙总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9.1%,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该增速远超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同期4.2%的年复合增长率。此外在2020年,卫龙的净利润率还曾达到19.9%。沙利文数据显示,该净利润率高于2020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约10%的平均水平。
在如此亮眼的业绩加持下,卫龙迎来了多位实力雄厚的投资者。2021年5月8日,卫龙完成了pre-ipo融资。据了解,此次融资卫龙引进了包括中信、高瓴、腾讯、云锋基金、红杉资本等8家国内顶级投资机构,合计融资金额高达6.59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卫龙上市前唯一一次融资。
彼时,卫龙的整体估值超过600亿元,远超洽洽、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网红零食品牌的市值,静态市盈率达73倍。
在此之后,卫龙踏上了IPO之旅。2021年5月12日,卫龙首次向港交所提交的上市申请,但直到申请失效,卫龙上市之路都没有最新进展。
不过,卫龙在招股书失效后,于2021年11月又迅速提交了新的招股书,并顺利通过了港交所聆讯,但最终却因“市场环境欠佳”选择延后上市。
对此,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分析表示,卫龙上市没有完成,一方面可能是自身判断当前的资本市场环境不符合其预期,另一方面可能是其财务状况存在较大问题,无法通过聆讯。
殊不知,这次决定让卫龙错失良机。
在卫龙第三次递表前,同样处于休闲食品赛道的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公司,业绩表现都不算亮眼,相关企业的股价也有不同程度的下跌。以三只松鼠为例。在2021年5月-11月期间,该公司股价累计下滑约28%。
同时,三只松鼠等公司还多次遭遇资本减持。以三只松鼠为例,在2020年7月8日至2021年9月2日期间,IDG资本累计减持三只松鼠约2591.33万股减持,套现约达12亿。
两次上市失败,再加上市场环境影响,资本对于卫龙不再抱有“偏爱”。2022年4月,高瓴、红杉、腾讯、CPE源峰等机构投资人,要求卫龙进行了巨额的股份补偿,卫龙以0.00001美元每股的价格向投资者出售了1.576亿股普通股。值得注意的是,卫龙此次股权出售,直接导致该公司2022年上半年陷入业绩亏损。
无独有偶,卫龙的投资价值开始减弱。2022年9月,市场上有消息称卫龙最早将于10月份启动在港股市场的首次公开募股,但融资规模缩水至5亿美元左右,目标估值约330亿元。
2022年11月23日,卫龙更新了第三次递表通过聆讯后的资料,与此同时还有报道称,卫龙此次IPO的筹资额不到1.5亿美元。
对于卫龙如今的上市状况,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分析表示,卫龙把自己的募资金额降到1.5亿美元是比较合理的。由于产品线单一,卫龙正在面临增长乏力、缺乏新品接力的问题。
朱丹蓬进一步表示,“卫龙目前的核心产品还是辣条,产品结构不够丰富完善。从辣条产品的市占率来说,卫龙的行业地位没有问题。但辣条在主营业务中占比过高,就存在可持续性发展的风险,影响公司利润空间。”
基于此,大公快消就产品等方面像卫龙发出采访函,但截至目前仍未得到企业回复。
业绩下滑、同业竞争加剧
卫龙还能“辣”多久
资料显示,卫龙当前的产品主要包括调味面制品(也即网友最熟悉的网红大面筋、小面筋和麻辣棒、小辣棒及亲嘴烧等);蔬菜制品(魔芋爽、风吃海带);豆制品及其他产品(软豆皮、78°卤蛋及肉制品)。其中,大面筋等调味面制品占据了公司营收大半江山。从招股书可以看到,2019年-2021年,调味面制品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73.1%、65.3%、60.8%。
与此同时,卫龙的营收增速开始逐年下滑。根据招股书,从2019年至2021年,卫龙分别实现收入33.85亿元、41.20亿元、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21.7%、16.5%。
而同期内,卫龙分别实现净利润6.58亿元、8.19亿元、8.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4%、19.9%、17.2%;毛利率分别为37.1%、38%、37.4%。虽然卫龙的净利润、毛利率数据增速在前两年还较为稳定,但均在2021年有所下降。
到了2022年上半年,卫龙不仅营收由去年同期的23.03亿元降至22.61亿元,同比下滑1.8%;净利润还由盈转亏,亏损了高达2.61亿元。
对此,卫龙解释称:“主要是由于与投资有关的一次性的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部分被公司的毛利于同期由8.497亿元增至8.615亿元所抵销。”对于辣条产品毛利润下滑,卫龙表示,这是由于疫情之下原材料上涨导致。针对此,卫龙自2022年5月起还对公司主要产品进行了提价。但从上半年业绩来看,这似乎并未对拉动业绩产生足够的效果。
不仅如此,卫龙的平均产能利润率也在逐年下降。2019年-2022年上半年,该公司平均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6.6%、73.9%、70.7%、70.2%。其中,位于“大本营”的漯河卫来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在2021年甚至仅有59.8%。
在经历了艰难的两年后,卫龙终于等到了一个好消息——公司将于20222年12月15日敲钟上市。
然而,这位“辣条一哥”上市当天就迎来了股价下跌。2022年15日,卫龙在河南漯河举办“云敲锣”仪式。但在当天该公司股票开盘即跌3.14%,报10.2港元。截至2022年12月15日收盘,报10.02港元,跌5.11%,总市值235.6亿港元。
随后的三个交易日内,卫龙的股价持续下跌,直到2022年12月20日,卫龙的股价才稍有回升,最终收盘价为9.15港元/股,总市值215.13亿港元。
在卫龙“流血上市”的同时,其业绩表现也大不如前。年报显示,2022年全年,卫龙收入为46.32亿元,同比下降3.5%;年内利润为1.51亿元,同比下降81.7%;经调整净利润9.13亿元,同比增长0.58%。
但卫龙似乎并没有将心思投入到研发上。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2022年上半年,卫龙的研发投入分别为57.3万、337.6万、549.7万和693.4万,仅占总收入的0.3%左右。
不过,卫龙的广告却是“逆势增长”。从2019年到2022年上半年,卫龙的经销及销售费用分别为2.81亿元、3.71亿元、5.21亿元及2.69亿元,占营收比分别为8.3%、9%、10.85%及11.9%,占利润比重更是均超过60%。
但是,对于零食品牌来说,食品安全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可卫龙却在安全线上反复横跳。比如2018年8月,湖北食药监局发布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告,其中提到卫龙辣条被检测出含有调味面制品被要求不得使用的添加剂。2022年4月,有消费者在卫龙辣条中吃出一块类似玻璃塑料胶的透明状晶体。
在黑猫投诉等平台,也有不少消费者因产品有异物、食品保质期内破损长毛、产品变质发霉等情况投诉卫龙。截至8月24日,共有超1000条投诉中包含搜索词“卫龙”。可以说,目前卫龙仍未完全摆脱“垃圾食品”、“不健康”等称号。
除了面临过于依赖单一产品、产品质量屡遭投诉等问题,卫龙还受到其他品牌的挤压。近年来,卫龙先后推出了蔬菜制品(风吃)和豆制品(亲嘴烧),并计划于2023年至2025年推出新的豆制品及代餐产品,但旺旺、五谷磨房、中粮等传统品牌也先后推出了自己的代餐产品,另外还有Keep、ffit8、Smeal、鲨鱼菲特等网红品牌也早早入局代餐行业。
未来,卫龙能否找到新的业绩增长曲线,完成弯道超车,仍有待市场检验。
标签: